查看原文
其他

初五剁小人|我的相声情结(写于2004)

启贺 门外谈 2021-06-18



人称正月初五为"破五"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吃饺子,菜板要剁得叮咚响,让四邻听见,以示正在剁"小人"。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"小人"的身上,除掉"小人"才能大吉大利,顺顺当当。

俺在网上兴风作浪也有些年了,朋友不多,树敌不少,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俺也算是个“小人”。他们包饺子滴时候,没准那几刀里就有剁向俺滴。不过,想剁滴任由去剁,俺不剁,亦一个也不宽恕。

古代皇上流行“罪己诏”,进行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。俺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,不搞封建礼教虚伪那一套,就这“初五剁小人”这个大好日子,说一说俺滴“相声情结”吧


我的相声情结(写于2004)


相声,这是一门喜剧的艺术,它与我有解不开的情缘。那还是我刚刚记事的年龄,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《每日相声》节目就让我那样的痴迷,在我小小的心灵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。那时的我虽然还不甚懂事,但大人们一听到那里面的声音就笑个不停,很是让我纳闷。所以我特别想弄懂大人们笑的原因,而大人们总是说,“等你长大了,能听懂相声了,那时你就明白我们为什么会笑了。”在那时,我的印象中相声里有一种神秘的力量。无论父母还是其他长辈无论多累,只要能听到一段相声马上就会喜笑颜开。它的这种魅力让我捉摸不透。

稍长了一些,对于相声有了一定的了解,就觉得人家相声演员怎么那么“哏儿”能把人逗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。那时的我,不管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都愿听上一段相声,让相声把我的烦恼一扫而光。浓厚的兴趣使我迷恋这相声,慢慢的对相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,知道了相声里的粗浅知识。什么叫“三番四抖”,什么叫“说学逗唱”,什么叫“铺平垫稳”,什么叫“怪坏帅卖”等等等等,使我如痴如醉,神魂颠倒。

那时有很多相声演员的段子都很好,能让相声迷过足了瘾。马三立、王凤山的《卖挂票》、《黄鹤楼》等等,与赵佩茹的《对春联》等等,马志明、谢天顺的《自食其果》、《五味俱全》等等,与黄族民的《拴娃娃》、《大保镖》等等,魏文亮、孟祥光的《二重唱》、《要条件》,李伯祥、杜国芝的《两面人》、《聊天》,刘文亨、王文玉的《打金枝》、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、《戏剧杂谈》,牛群、冯巩的《小偷公司》,姜昆、李文华的《祖爷爷的烦恼》,和唐杰忠的《电梯奇遇》足足让我这样的相声迷们着实地高兴了一阵子。

可现在的相声舞台,怎么了?是观众的热情减退了?还是演员们的东西用尽了?怎么好段子越来越少?少得让人痛心呀!现在的相声演员还钻研业务吗?眼看着电视上充斥着“贫、俗、闹、荤、差”五毒的相声怎能不让相声迷们痛心疾首呀?回想相声辉煌的昨天再看看如今相声的现状,悲哀呀!但我们还是相信那句话:“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。”在这相声面临危机的时候,也是相声面临新生的时候。我相信在这个时候必定会出现能力挽狂澜的人物,在亿万关心相声事业发展前途的相声迷的关注下,走出低谷,在不久的将来重振雄威!

相声,你让我欢喜让我忧。你的发展将时时刻刻牵动着所有关心你的人的心。

至于“门外谈”这个题目,很适合我所写的内容。我对于相声艺术确实是一个纯纯粹粹的门外汉。对于相声艺术的观点失之偏颇,更有甚至文不对题的发表了一些看法,所以用这个题目并不是自谦而是实事求是。在这里还要请大家批评指正,以不断提高我对相声艺术的鉴赏力。

至于我所谈到的大都是马氏相声的问题,这是由于我个人的情况所决定的。我个人十分酷爱马氏相声的表演艺术,它十分符合天津听众的欣赏习惯(我本人就是天津人),在天津影响力极大,所以对马氏相声我是十分偏爱的。尤其是马氏相声又是当今优秀相声当中的精品,更是夺人耳目,引人注目。在马氏相声中有很多相声“包袱”设计的精华,是我们现今相声演员们应好好继承的。我们在这里探讨其艺术规律,钻研其相声表演技巧,对于今后我们创新提高现代相声具有重要意义。分析探讨马氏相声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其目的是借鉴、继承其中的精华,学以致用,发展创新相声。

有的朋友说我对马氏相声情有独钟,不免有吹捧马氏相声之嫌。我对马氏相声确实是情有独钟,但我绝不是吹捧马氏,更不是以贬低其他相声演员的做法来抬高马氏相声。我对其他相声演员表演的好节目一样的是拍手称快,但对其不负责任的表演与段子也是一样的深恶痛绝,怒其不争。希望他们能猛醒,回归到传统段子中汲取营养,提高自身表演功力,再为大家奉献佳作。


时至今日,再来读自己14年前写的文字,也有几分感慨。马氏相声虽然被更多人认可乃至推崇,但这样的相声却几乎消失在“相声市场”里。这是多么吊诡的事情呀。当初,怒其不争的,如今看来已然算比较干净了,这又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呀。


上不去台的观众|门外谈|下不来台的演员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